2008年6月28日

灵动珊瑚·发展教育工作室简介

灵动珊瑚·发展教育工作室,成立于2008年3月12日, 主张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希望籍由包括教育戏剧在内的多种创造性艺术手法,营造平等、尊重、共享的学习空间,从价值观/理念、视角、行动力等不同层面,培养具有开阔视野,敏锐思维和脚踏实地精神的民间社会实践者。她的前身是绿网发展教育项目组,自2004年起开始在国内探索发展教育。目前她有三位工作人员,分别在发展教育领域从事3-4年工作。

戏剧策略和习式(Drama Strategies and Conventions)

欢迎转载 请注明出处
戏剧策略和习式(Drama Strategies and Conventions)

下面举出25种教学策略供教师参考。除此之外,Jonothan Neelands和Tony Goode还有专书论述其定义的众多「习式」。[1]


动态扮演的戏剧策略/习式

1. 戏剧游戏(Dramatic Play)
纯粹把某一情境演绎出来的片段,并无特定焦点或困境,亦无特别结构,与需要想象力的群体游戏极为近似。

2. 会议(Meetings)
学生扮演角色,围拢开会,或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会议,由教师或学生主持。通过会议,教师可以发放新讯息、解释戏剧情境,或进一步制造张力。以一个讯号代表「会议开始了」,是个有效的做法;例如举起一个特制牌子、发出一下声音、作一个手势,或者教师坐在一张椅子上等。

3. 复合角色(Multiple Role)
这是一个宝贵的策略或习式以创造一个焦点,让全班学生在同一时间里探索一项重要议题。几位甚至所有学生一同扮演戏剧中的一个角色;例如,在一个关于闹鬼的戏剧中,全班学生可扮演那个最后目睹鬼怪出现的保安人员,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个策略要求学生高度自律,仔细思考,也要求教师准确地选择问题。

4. 事件重演(Re-enactment)
顾名思义,这个习式让学生较仔细地检视一个情境,以核对事实、看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思考人物动机等。通常以小组形式,把一个情境重现两、三次。

5. 小组演戏/小组同时演绎((Simultaneous) Small-Group Role-Play)
学生根据某一课题,分组设计戏剧片段,以表达对一件事或一个处境的感受和理解;这个习式一般用于探讨一个事件的开展阶段。须留意的是,若不给予学生清晰的重点、判断尺度或动机去设计戏剧片段,日子久了,学生将失去兴趣,或只顾追求掌声和笑声。
这是一个特别的策略或习式,可让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分二人或多人小组演戏。例如,在一个关于家庭冲突的戏剧中,学生可以二人一组,一个扮演家长,另一个扮演年青人,情况是年青人回家迟了两小时,妈妈/爸爸在家中等候,然后全班在小组里同时演出这个片段。此策略有很多好处,包括:害羞或很少戏剧经验的学生会觉得较安全;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戏剧;还有能让不同的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该戏剧。在演出开始前,教师须清楚交代戏剧情境、事件焦点、在哪一刻开始等。

6. 教师入戏(Teacher-in-Role)
教师按戏剧的需要扮演角色,与学生一同演戏,至于学生的戏剧角色,则可以很吃重,也可以较被动。以这种形式教学,教师可以在「戏剧中」控制意念的发展。「教师入戏」要求全组一同参与戏剧,可说是「焦点人物」(见下)的复杂版本,因为连学生都要进入角色才可跟入了戏成为焦点人物的教师交流。

7. 全组演戏(Whole-Group Role-Play)
这是一个需要所有学生扮演角色的习式。在戏剧情境中,全组学生须以角色身分交流,如扮演飞机乘客或一个已烟没的城市的居民等。这个习式的难度颇高;如果戏剧失去焦点,教师必须把戏剧停下来,讨论一下所发生的问题才继续下去。


投入情境的戏剧策略/习式

8. 集体绘画(Collective Drawing)
小组或全体学生以绘画形式创作一个环境或处境,其复杂性由教师决定。绘画时,学生集思广益地把想法掺进画里,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所绘的东西如何表达课题的内容和他们对戏剧情境的感受。

9. 焦点人物(Hot-Seating)
某参与者以角色身分接受众人(通常以自己的身分)提问。教师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能会把正在进行的戏剧暂停,让其它人向角色提问以取得进一步资料。教师亦可以让一个戏剧角色成为「焦点人物」以开展戏剧,请学生尽量找出关于角色的资料,从而引入课题或故事,甚至发展剧情;教师可以自己扮演这个角色,支持学生,引导探索。
有时,请学生扮演一般性的角色如记者、村民、社会工作者等进行提问以获取信息,亦是一个好策略。

10.角色调换(Role-Reversal)
这是一个能有效地探讨人际交流、社会关系的习式。当戏剧发展到一个重要时刻,教师随机应变,让学生互相调换正扮演的角色,以感受另一种身分地位、看法、职业。举例说,戏剧情境是市集,教师让学生调换顾客与店主的角色。

11.定镜(Still-Image)
这可以是一个小组、全组或个人活动,把某个意念或事件某一刻的影像呈现出来。「定镜」的英文有不同称谓,如Frozen Moment、Still Picture、Tableau、Freeze-Frame等。

12.打电话(Telephone Conversations)
这可以是单向对话──学生听教师以角色身分向电话里的另一角色说话;这样做可以制造趣味和张力,或者提供信息。另一种做法是双向对话──两个学生投入戏中作电话对话,以提供信息、新消息,或推进剧情。

13.思路追踪(Thought-Tracking)
教师在戏剧进行时使演员的动作「凝固」下来,或当学生创作了定镜时,就可以运用「思路追踪」这个习式。教师把手放在学生的肩膀上,让他们以角色身分说出心里的想法;这样可以拖慢戏剧节奏,容许学生反思戏中发生的事情,因为学生会听到「追踪」出来的思路和感觉,这些感觉是角色的内心思想,也许跟该角色在戏中所说的话吻合,也许不吻合。


促进思考的戏剧策略/习式

14.日记信札(Diaries, Letters, Journals)
这个习式可以不同方式运作。例如,在戏剧课后帮助学生反思;在开展戏剧的时候刺激思维;在历史情境中提供数据等。教师可以通过「教师入戏」读一封信,以制造张力或刺激思考;也可以请学生以自己或角色的身分,写一篇日记。

15.让我说服你(If I Were You/Conscience Alley)
在这个习式中,学生面对面排成两行,代表相反的看法。
一边的看法可能是:我们应停止经营这店铺。
另一边的看法可能是:我们应继续经营这店铺。
戏剧中的主角(在这里可能是店主)走过两行人中间的小巷,每当经过一对学生时,两位学生都说出一句话,去影响那个角色,说服他/她做出合乎自己一方看法的决定。

16.隔墙有耳(Overheard Conversations)
学生2人或多人一组,身处不同戏剧地点,但都跟某一戏剧内容有关,他们留在自己的地点,各组同时进行对话。例如,在一个关于工厂倒闭的戏剧里,学生可身处下列地点进行对话:
l 工厂老板的家里
l 某工人的家里
l 护卫员在空置厂房的办公室里
l 在一个没有工作前景的家庭里
当各处境都准备就绪时,教师向四组学生发出指令,指示想听取哪些人之间的对话,其它学生则在旁观看。

17.纸砌环境(Paper Location)
用这个习式给予全班一个焦点去为新课题建立戏剧情境,非常有效。学生以纸条、卡片、毛线等在地上标示戏剧中的一个环境;大家可以决定,只要把写了字的纸片放在地上,那里便变成纸片上的东西,如中国皇宫的围墙、动物、碟子、桌子等。

18.雕塑(Sculpting)
学生二人或几人一组,把一个定镜的型态改变、再改变:
二人一组: A把B塑造成流落铜锣湾街头的小孩
几人一组: A把B、C、D塑造成一群因为夜返而要蹑手蹑脚归家的年青人

19.声音拼贴(Sound Collage)
学生以嗓音或乐器为戏剧配音,以制造环境或处境气氛;可以用文字、咏唱等制造这些声音。


艺术显著的戏剧策略/习式

20.论坛剧场(Forum Theatre)[2]
一小组学生在同学面前演出一个片段,关于一个尝试解决问题的情境。其它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停止正在发生的戏剧,为了介入或厘清事件。喊停的学生将被「邀请」进入戏剧情境,取代某位「演员」以继续发展剧情,或者只以口头提供剧中人所应说的对白,或者解释某个角色的动机。教师在这个习式中将担任主导、安排顺利运作的重要工作。

21.面具(Masks)
面具运用各适其式,包括不同形状的、自制的或购买的、遮蔽整个面孔的或只遮蔽眼部的等。面具可以用卡纸、普通纸、石膏等制成。

22.哑剧(Mime)
学生只利用身体动作、姿态、位置去表达一个戏剧意念,或演出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可以敲击声、音乐等配合形体画面。
还有另一种哑剧,名为「干活哑剧」,意思是用形体(不用道具)表达手上正在干着的事──如耕田、打猎、造船等,但却如常地说对白和做反应。

23.讲故事(Narration)
这个习式可以不同方式进行。教师可以说出故事的发展和把剧情推进,或以叙述式的语言制造气氛。学生演出片段时,教师也可以从旁叙述,带引学生把焦点放到戏剧的主题上。有时,学生也可以参与讲故事,或者负责交代部分剧情。
开展戏剧的戏剧策略/习式

24.建构空间(Defining Space)
学生以学校家俬、体育用具、布料及其它可用的对象砌成戏剧中的一个场景,如鬼屋中的房间位置,动物园的不同区域、新区里的商店等。

25.墙上的角色(Role-on-the-Wall)
这可能是戏中主角的一帧照片、画像或由教师放在墙上的一个人形,让学生看到该角色的存在,然后把形容的字眼加在图中,使学生初步对角色有更立体、全面的看法。贴一张大纸在墙上让众人看得清楚是有效的做法,事实上,此一习式在香港一向极之有效。

26.线索材料(Unfinished Materials)
所谓「线索材料」,即是用一些蛛丝马迹,如一件东西、一件衣物、一封未完成的信、一幅画、一份剪报等,让学生猜测故事的来龙去脉,并在诠释线索之后,决定戏剧中所发生的是甚么一回事。


只要教师肯创作适合香港文化、学校文化、课室文化的习式,习式的数目可谓无穷无尽。教师可根据日常生活习惯创作习式,以求容易理解和表达。下面举出一些可能是适合香港的习式:
l 麻将桌上
l 流行曲/Rap Talk/MTV
l ICQ见/手提电话短讯
l 计算机游戏
l 信用卡赠品
l 许愿树
l 开台吃饭
l 风水/算命
l 金银衣纸
l 面谱

(拿出你的创意继续写下去!)


[1] 「习式」,即「习惯模式」的意思。Goode, T. & Neelands, J. (2000). Structuring Drama Work: a Handbook of Available Forms in Theatre and Drama. 2nd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一书提及超过90种习式,是一本实用的教师手册。(中译本:舒志义,李慧心译 (2005),《建构戏剧──戏剧教学策略70式》,台北:成长基金会。)
[2] 论坛剧场由奥古斯托‧博艾(Augusto Boal)发明,后来由戏剧教育工作者按学校的需要修改其做法,所以戏剧教学法里谈及的论坛剧场,跟博艾在其著作里所论述的论坛剧场有所出入,见Boal, A. (1979). Theatre of the Oppressed. New York: 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 此书亦有中文译本──《被压逼者剧场》,赖淑雅译(2000)。

08.7.5-6应用[过程戏剧]探讨”精神健康”工作坊邀请函

2008年7月5-6日(北京) 应用[过程戏剧]探讨”精神健康”工作坊 邀请函



亲爱的朋友:

每年五月为香港精神健康月。香港于5月10日开展:如何运用艺术手法推动精神健康,以及由香港艺术治疗师主持5个主题艺术治疗基本工作坊,包括艺术治疗、音乐治疗、舞动治疗、戏剧治疗及园艺治疗。接着将于2008年6月24日至7月1日邀请多名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及台湾的艺术治疗辅导专家到港进行「艺术与精神健康」座谈会暨工作坊,与本地有关专业人士分享和交流经验。

得益于香港精神健康月相关活动的开展,经亚洲民众戏剧节协会推荐及帮助,糖葫芦戏剧小组有幸邀请到新西兰的Peter O'Connor(彼得.奥康纳)博士,于今年7月5-6日来京开展为期2天的“精神健康”工作坊。

欢迎各位感兴趣并且有一定相关背景的朋友回函参加!


精神健康工作坊

时间:7月5日、6日

地点: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收到报名回函后告知具体地址)

导师:Peter O'Connor博士(新西兰)

语言:英语授课,普通话翻译

适合参加人数:20~35人

注册费:300~400元/人/共2天(多退少补)

报名方式:填写报名表回函(附件五)至 liyuanice (a) gmail.com (发送邮件时请将(a)改为@)

报名截止日期:2008年06月25日,人满则止。

联系人:糖葫芦戏剧小组 樱桃 138 1043 1193 010-8113 2500

主办方:糖葫芦戏剧小组

协办方: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心理发展中心


2008年06月10日


特别声明

本工作坊注册费所有金额全部用来担负导师从香港至北京的往返交通费用,及在京期间的生活补助(包括住宿、用餐、市内交通费用等),活动主办方、协办方不在其中收取任何费用。需要发票的朋友请提前向该工作坊的联系人询问。

报名者一旦发来报名表,则视为对参加工作坊全程的承诺,请于工作坊第一天早上交纳相关费用。

如有参加者计划在工作坊中拍照或摄像,请提前征得导师、主办方、协办方及所有学员的同意。


糖葫芦戏剧小组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心理发展中心










附件一


工作坊简介

该工作坊是奥康纳博士为新西兰精神健康基金会创作的。它反映了精神疾病的特征及社会对其的歧视。它采用一个年轻的躁狂抑郁症患者的音乐录音,通过巧妙的戏剧处理后让每一个参与者去反省自己对精神疾患的态度和行为。这个工作坊适用于精神病学和心理健康学机构,学校及社会团体。

对于戏剧界人士,,这是学习怎样将戏剧手法和创造力应用于推动教育和社会洞察力中去的绝好机会,也是与实用戏剧界这位领先世界潮流的知名人士认识和交流的良机!

对于健康与社会研究、心理学和医学工作者或学者,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您既可认识这位领先世界潮流的知名业者, 又可学到如何把戏剧手法和创作技巧有效地运用于医疗和社会工作中去。






附件二


导师简介

彼得.奥康纳,悉尼大学的副教授,新西兰应用戏剧顾问公司的合伙人之一。他编写了10本教育剧场的教材,有大量文章在其他权威期刊文献中发表。他在新西兰精神健康基金会工作了超过10年的时间。他们的活动致力于艺术项目,预防青少年自杀、酗酒和吸毒,以及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等。

新西兰应用戏剧顾问公司一直以来致力于用戏剧的形式来揭示社会及公共问题。通过与新西兰政府通力合作, 该公司最近的项目中涵盖了有关性虐待、家庭暴力、青年自杀及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等敏感点。






附件三

过程戏剧简介


过程戏剧(Process Drama)在外国是在课堂内或校内常用的戏剧学习方法,甚受老师及学生之欢迎。它是一种没有外来观众的表演形式,近似角色扮演。在演出过程中,参与者本身就同时充当观众。而演出的重点并不是角色的演绎,而是注重参与者对表演内容的态度和立场。因此演出过程要求参与者以自己代入故事的处境,并做出直接的反应,而无需演绎另一个人。至于内容方面,「历险剧场」通常不会有详细剧本,取而代之是一个故事大纲和一些处境,故事随着参与者的反应和立场亦会不断变化。透过由演出(参与者作为故事中的人物)和讨论(参与者作为观众)交织而成的过程,最终参与者将发展出一个能反照自己的故事来。

此类工作坊可以是一次性的,或犹如电视连续剧般,以数节组成一个故事。在过程当中,导师将运用不同的戏剧手法,如坐针毡(Hot Seating)、定格(Still Image)、思路追踪(Thought Tracking)、教师入戏(Teacher in Role)、角色扮演及即兴片段等等,让学生对主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投入在戏剧活动的过程中,从模拟真实生活的情境,产生新的经验,达到反思的目的。过程中讲求学生的参与及彼此(导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Peter O'Connor 是Process Drama的国际专家。






附件四

其他相关介绍

Peter O'Connor即将在香港开展的活动:

(1)6月28日,上午9:15-12:30

危机、回复及反抗:艺术与精神健康的基础(Hong Kong)

Risk, Resilience and Resistance: The Basics of the Arts and Mental Health

此讲座利用在不同精神健康情况下实践戏剧的例子,探讨艺术带来的改变,及其在和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冲突。在讲座中讲者将会讨论艺术与精神健康工作中内藏的危机,从而说明上述的关系。

By highlighting practical examples of drama in a range of mental health settings,

the address will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nd tensions between person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rough the arts.

This relationship if framed within a discussion of the risks inherent in working

in the arts and mental health.


(2)6月29日-7月1日,上午9:30-下午5:00

实践工作坊:歧视精神病、青少年自杀及滥用酒精及药物问题(Hong Kong)

Practical Workshops on Stigma associated with Mental Illness, Youth Suicide Prevention,

Alcohol and Drug Dependency.

每个实践工作范的单元都会探讨戏剧与精神健康不同的方面。第一天会以戏剧方法研究歧视精神病的问题;第二天会探讨防止青年人自杀的问题;第三天会探索精神健康与酗酒和滥药的关系。

Each practical workshop will cover a separate aspect of drama and mental health.

Day one will use drama to explore issues surrounding the stigma associated with

mental illness. Day two will explore issues surrounding youth suicide prevention

and day day three will look at the issues around alcohol and drug dependency and

mental health.


了解更多请访问

http://www.appliedtheatre.co.nz/index_files/peteroconnor.htm






附件五


参加工作坊回函

Registration

姓名

手机/座机

电子邮箱

所在单位/工作领域

参加过哪些心理学方面工作坊

参加过哪些戏剧方面工作坊(包括民众戏剧、教育戏剧等)


备注:

1、 请复制该表格并填写完以上内容,文件名请保存为本人姓名。

2、 回函至 liyuanice (a) gmail.com (发送邮件时请将(a)改为@),邮件主题为“精神健康工作坊回函”。

3、 一旦发来报名表,则视为对参加工作坊全程的承诺。

4、 请于工作坊第一天早上交纳相关费用。


联系人:糖葫芦戏剧小组 樱桃 138 1043 1193 010-8113 2500